
经济低迷,惊蛰日“打小人”的人潮也锐减!
虽然神庙有好些人排队“打小人”,但情况却大不如前,过去挤满拜祭及打小人的人潮,现在盛况不再。
一般相信,市道行情差,钱难赚,民众能省则省用,宁愿将打小人“泄愤”的钱省起来医饱肚更实际,或是只在新年到神庙拜拜祈福就算了。
不过,惊蛰日也出现一些奇特现象,近年来打小人习俗也吸引到一些印裔参与,他们也加入拜祭行列。
芙蓉列圣宫今日凌晨4时起开放,直至下午6时让民众祭拜白虎及打小人;今早就吸引一些民众到来拜祭,庙里还传扬打小人的口诀,善信念着“打小人”口诀,挥动鞋猛拍打“小人”,场面既有趣又热闹。

跳高贴贵人纸
有些不愿动手“打小人”的善信,只通过庙祝含口诀送小人,或者自己念念有词“打小人”;在拜祭过程中,善信还须将肥猪肉及鸡蛋喂入白虎肖像口中,以表示祭拜白虎。
基于贵人纸贴得越高越好,不少善信只能弹跳起来,将红红绿绿的贵人纸贴到庙的墙壁及柱子上。
为方便善信,近年来庙宇也为善信提供祭拜白虎的所需供品,包括鸡蛋、猪肉、绿豆及香烛等。
列圣宫妙机神算钱不记:惊蛰日非打小人
经济低迷,今年前来“打小人”的民众也跟着减少,不过印裔同胞参与“打小人”的迹象较往年多,就连远自中国的人士也提早到来拜祭。
由于我们不分宗教,也欢迎及不限任何人前来拜祭,早在几年前已有印裔前来“打小人”。
很多人误解惊蛰的良辰是白虎开口,但其实是二十四节气至雨水交接才是吉时。
据历史书籍记载,惊蛰是中国二十四个节气之一,蛰是藏的意思,字面上就是春雷打醒冬眠中的虫蚁,在古代的农业社会,农民害怕农作物被这些出来活动的蛇虫鼠蚁破坏,必择良辰吉日来驱虫,久而久之才延伸及演变出赶走小人之意。
惊蛰日并非“打小人”之日,只是人们后来因为生活及工作上感到抑郁、怨气及阻滞,希望借着“打小人”抒发及发泄情绪。
市民蔡诗媚(36岁):可“送小人”
今天我特地请假,陪同从事修车行业的丈夫前来“送小人”。
惊蛰不一定要“打小人”,也可“送小人”,我们于是选择送小人方式,以买个安心,渡过不顺境。
市民邱咏玲(31岁):盼改失业逆境
我早前从事美发业,基于不久前老板没给予原因,要求清假期后不用再上班,造成我失业。
由于觉得不顺心,加上现阶段也闲着在家,于是也到来“打小人”,希望拜祭后改善逆境,这也是我第一次在惊蛰日“打小人”。
学生庄文轩(18岁):非迷信 买安心
过去我曾跟随婆婆黄玉珍(80岁)前来“打小人”,对打小人也有所了解;今年因身在国外的母亲,于是在替母亲“打小人”之际,自己也参与亲身体验“打小人”的过程,同时买个安心和顺心。
婆婆说“打小人”并非迷信,主要是买个安心。
报道:廖舒桦
报道:廖舒桦